304am永利集团教师前往麻城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
2024年12 月 8 日,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与深切追思,304am永利集团教工党支部党员来到了麻城市烈士陵园,缅怀革命先烈、弘扬革命精神。
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,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、红二十八军的发源地。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,麻城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,孕育了王树生、许世友、陈再道、王宏坤等44位共和国将军和126位开国省军级高官。麻城市烈士陵园坐落于湖北省麻城市陵园路 75 号,是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苏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修建的。园内布局精巧,主要烈士纪念设施涵盖 “一碑一园一墓两场四馆”。
“一碑” 即那巍峨耸立、气势恢宏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。它仿若一位坚毅的历史守望者,静静伫立,碑身之上 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 八个大字,力透苍穹,时刻向世人宣告着那段热血澎湃、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。
“一园” 为将军园。园内翠柏环绕,一块块将军石雕像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庄严肃穆,仿佛能看到当年那群从麻城大地走出的英雄儿女们,金戈铁马、驰骋疆场的豪迈英姿。
紧邻其旁的是王树声大将墓。大将一生戎马倥偬,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,长眠于此的他依旧守护着这片深爱的故土,供后人瞻仰追念。
烈士纪念广场与李硕勋烈士纪念广场开阔平坦,是人们举行大型公祭活动、集体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。每逢重要节日,广场上花圈簇拥,人群肃立,凝重氛围弥漫每一寸空气。
而鄂豫皖红军发展史陈列馆、大别山红廉文化馆、麻城革命纪念馆、王树声纪念馆这 “四馆”,则宛如四座装满历史珍宝的文化殿堂。馆内丰富详实的史料、历经沧桑的遗物,透过展柜玻璃,静静诉说着那些战火纷飞年代里的热血青春与无畏牺牲。
踏入烈士陵园,静谧庄重的气息瞬间将众人笼罩,仿佛时光在这里悄然定格,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音壁上。沿着蜿蜒的青石小径徐徐前行,老师们的目光被那座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牢牢吸引。老师们怀着无比沉痛与敬仰之心,静静追思。
移步碑林区域,一块块墓碑整齐排列,如同一列列等待检阅的士兵,虽静默无言,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。俯身细读碑上文字,那些或模糊、或清晰的名字背后,是一段段鲜活生动、震撼灵魂的故事。这里有在黄麻起义的滚滚硝烟中,满脸稚气却目光如炬、勇毅冲锋的年轻战士,他们怀揣着对光明未来的炽热向往,决然投身枪林弹雨,用稚嫩身躯筑起革命防线;亦有在艰苦卓绝的游击岁月里,隐姓埋名于深山老林,靠着顽强意志与草根树皮顽强生存,只为等待战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无名英雄;更有在解放战争决胜关头,决然舍下小家温暖,奔赴战场,为解放麻城、解放全中国不惜流尽最后一滴热血的钢铁硬汉…… 他们出身各异,经历不同,但相同的是那颗为家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赤胆忠心,是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理想信念的坚毅决绝。
当走进园内的纪念馆,就仿若踏入一条时光回廊,往昔历史如潮水般汹涌袭来。馆内陈列的每一件遗物都是那段烽火岁月的亲历者与见证者。其中一封烈士的绝笔信尤为醒目,泛黄纸张上字迹虽因岁月侵蚀略显潦草,可字里行间蕴含的力量却滚烫炽热,满是对革命事业的深情告别,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:“吾去也,勿念,唯望革命之火燃遍山河,家国终迎曙光……” 读罢,不少老师眼眶泛红,心间五味杂陈,深知当下安稳的教书讲台、宁静的办公书桌,皆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珍贵馈赠,这份恩情重比泰山,不容忘却。
参观全程,老师们始终神情专注,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。先辈们 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 的豪迈抉择、“粉骨碎身浑不怕” 的坚韧气节,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老师心底,化作滋养教育初心的汩汩清泉,时刻提醒众人身负传承红色基因、培育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,激励老师们要将这份精神力量,毫无保留地倾洒于教育沃土,精心育万千桃李,用心守盛世中华。